近日,LG宣布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开始正式销售Heart Rate耳机和Lifeband Touch手环,该公司也将发布基于Android Wear平台的智能手表G Watch。
硬件厂商进入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很久了,不过真正大规模的发力是在去年。LG跟随三星的脚步进入这一市场也表明硬件厂商已经将可穿戴设备视为下一个主力增长点。但是,可穿戴设备这类硬件与手机和电视这类以娱乐为主的设备不同,其天然的医疗属性决定了硬件厂商在这一市场将面临较大的挑战。
首先,硬件厂商所推出的产品更多的将扮演过渡性的角色。可穿戴设备市场的产品推陈出新较快,如果不是具有某类特殊的医学属性,产品的时尚和娱乐属性较强,消费者很快就会厌倦,产品生命周期短,即使取得一时的成功,很快就会走下坡路,NIKE的Fuelband就是很好的例子。
因此,未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硬件厂商开发出既炫又酷的产品,但都将是过眼云烟,一划而过。如果不能满足某类人群的刚需,大部分设备终将被淘汰。
其次,硬件厂商可能会开发出某类产品会长盛不衰。一些基本的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一款产品即可完成,大部分以服务某一类疾病为主的设备和App将不再重复自己开发相关的产品,而是只使用市场上已有的成熟产品。比如目前Fitbit在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因此,某款集大成的产品最终将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其他产品则会慢慢退出市场。
最后,可穿戴设备退出市场有三种路径。第一,缓慢自然退出,类似NIKE的Fuelband。但产品已经不再吸引人,市场份额呈现急剧下降的态势后,公司将彻底放弃这一产品,产品的使用者由于得不到后续的服务将逐渐抛弃这类产品。第二,与其他服务商合作,将自己的相关产品部门出售给对方或者实施战略联盟。第三,进行反向收购。对市场上与自己产品最匹配的服务商进行收购,以完成产品到服务的转变,最终使得用户群能黏在自己的产品上。
总之,未来可穿戴市场将呈现群雄逐鹿的态势,但在数年的激烈角逐后,只有能真正抓住用户需求痛点的才能笑到最后。硬件厂商由于其天然的娱乐属性,对于如何把握这一市场,如何做好服务将显得力不从心,最终绝大部分将退出这一市场。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