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针对中国儿童用药产品少,临床研究少的情况,5月30日上午,国家卫计委、国家发展改革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解读经国务院同意联合印发的《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指出,将按规定及时将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对于本身就在医保范围内的药品,如果按照规定推出新的儿童适宜剂型、规格将自动纳入医保目录。

根据《中国国家处方集》编委会办公室的数据,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200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数据则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达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年人为6.9%。

儿童用药面临几个很大的问题。首先,临床研究少,药品种类少,儿童用药剂量算法和用药指导都有偏差。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的儿童用药中,50%左右是通过成人药减半的方法给儿童用药,或者按照儿童体重计算用量。简单来讲,就是把儿童当成缩小的成年人。事实上临床上儿童对药品的副作用反应,承受能力都和成人很不一样,酌情减量并不适合,还常伴有风险。

其次,目前市场上缺乏对用药说明书儿童用药的规定,很多药品说明书上只是模糊说请遵医嘱,一些说明书对两岁以上的儿童用量进行说明,两岁以下的要么完全没有注明,要么只是用酌情用药一笔带过。对儿童的不良反应也没有专门研究和注明,导致家长用药的时候缺乏指导。

中国儿童人口占整体人口超过16%,但专门的儿童用药只占整体药品种类的个位数比例。背后的原因,一个是临床研究的缺乏,加上儿童药品的审批周期比较长。另一个则是儿童用药对服用方法和口感要求非常高,有一些不纳入医保范围,走个人终端销售渠道的话,成本比较大。举个例子,以小儿用药为核心板块的葵花药业,广告成本占总成本13%,在行业中偏高,仅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2011年到2013年广告投入累计2.3亿元,虽然小儿药毛利稳定,但长远看来需要大资金营销支持,推广效果不稳定且成本有增加风险。

未来对小儿用药的需求仍然是硬需求,这方面除了政策支持,比如更加详细的用药规定以及政府对研发上的扶植补贴,还有可能出现的模式则是用药指导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这一点表现在急性就诊和慢性就诊两个方面。

对于急性就诊,如小儿常见的感冒、腹泻、发烧等情况,市场的需求除了硬需求上的药以及医生诊断,还有特别针对儿童的用药指导和药品管理。目前由于儿科人满为患的现状,医生只能做到医病,对后期用药的监测,日常的护理,完全只能靠父母来进行。许多父母缺乏健康知识,医生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回答后续的问题,导致很多父母一而再再而三跑医院,加剧了排长队的现象。其实在国外,这种反复就诊完全可以通过病情管理来进行,采取的模式可以是远程医疗或者是移动医疗。

远程医疗适合美国的土壤,因为医生均为自由身,病人也是客户,长期管理类似售后服务,可以帮助病人节省时间,帮助医生节省精力,并与患者较好沟通。这种方式不适合中国非自由身的医院土壤。但移动医疗在这里可以承担一部分儿童用药和病情监测的服务,比如专门与医生结合的用药指导,春雨医生正在做的收费问诊等。但缺点是医生和病人没有长期紧密的关系,缺乏对病人的了解,很容易在指导上产生偏差。但未来这方面在移动医疗上有许多可以尝试的机会,尤其是通过线下诊所或医疗服务机构与移动医疗结合,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如果说短期内,用药指导在急性就诊的需求上不那么迫切,那么在慢性儿童疾病上的需求会非常大,尤其在发病率急剧增加的儿童慢性病如哮喘、糖尿病、肥胖、多动症上可能需求会很强劲。因为这些疾病需要长期的用药,反馈,就诊,康复。这些环节都无法割裂,而家长也纠结于一次次排长队,却与医生的沟通只有几分钟,无法定时、定期获得用药和健康指导的意见。慢性病用药与急性就诊用药不同,药量和药品在变化,针对儿童病情需要不断改进慢性病管理方案。因此在这方面的儿童用药管理上需求会非常大。

慢性病儿童用药的管理职能同样无法通过现行体制内的医院来完成,而私立儿科医院也很缺乏,比较好的也仅限于高端,无法承担大需求的慢病管理和用药指导职能。因此未来针对儿童的健康服务、用药服务和慢病管理会非常有前途,这种服务可以是基础医疗服务的一个衍生,也可以是单独的服务机构,但需要将药、康复和健康管理结合成一体联合起来,才有可能让市场信服。

http://www.cunfuriji.com/?p=1664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55篇文章 50分钟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