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移动医疗的真正生命力,并非在于产品或软件,移动并不是目的,而是工具,最终能够真正带来生命力的是产品与医疗健康服务的结合。

观察一下目前的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可以大致分为两种商业模式的路线。

一种是产品型的,借由某一种或者几种带有移动属性的产品打开市场。这种模式有早期的如糖护科技,也有上市的九安医疗。其核心产品通常是软硬结合,针对某一种或几种特定人群,通常是患有疾病或者有疾病风险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需要经常关注身体指标的老年人等。

这种模式从产品突破,方法是硬件加软件,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是开发的难度不是很大,复制性比较强,要想快速打开市场,营销成本很高,而且一旦有类似的竞争对手,用户迁移的成本很低。第二个问题则是用户使用的迫切性不强。这类公司通常需要很强的医院资源,通过医生端来推广产品,但这是一种很耗钱耗力的推广方式,要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布局,攻关的力度和难度都比较大。

另一种是平台型的,通过移动的方式聚集一类人,通过推广和返点来赚钱。比如说美容领域平台App完美诊所,将美容领域的医生与消费者在平台上打通,试图通过打破信息不对称这个问题,为未来赚钱打下基础。其实体检类公司如爱康国宾未来想走的也是这个路线,先通过聚集大量的企业客户来发展体检业务,但这个市场饱和得很快,价格战也无法避免,未来体检公司都有走平台的想法,这些优质的团体客户资源,可以被应用在其他服务上。

上面两种移动医疗的模式,都存在几个问题。以产品为核心的第一种模式面临聚集人难,留住人难的问题,在推广上会过于依赖医院资源,要想快速做大比较被动,代价也会很大。而以用户资源为核心的第二种虽然说能够比较快的聚集一定人气,但真正转化成商业价值的难度比较高。归根结底的问题在于,这两种模式都没有把产品和医疗服务结合起来。

所谓医疗服务,其实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可以包含大型医院、专科诊所、病前管理(体检,风险筛查,健康管理),病中管理(如专家预约、绿色通道等服务),以及病后管理(康复,长期监测等)。和单纯的移动医疗产品或平台相比,用户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偏向于硬需求,尤其是已经患病的人。

从美国移动医疗的发展轨迹来看,单纯的靠产品维系的移动医疗模式很难做大,最后不是被服务类公司收购,就是被支付方收购。这也就笔者在文章开头说的,移动并非目的,而只是工具。

相比之下,中国的移动医疗仍然处于早期单独发展的阶段,并没有很好的和医疗服务结合起来。未来的移动医疗必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单独的移动模式,变成支持医疗服务的一个工具,这种工具可能并不能直接带来收入,但却可以为线下的服务增加品牌效应,并带来人流。

举个例子来讲,针对糖尿病管理的移动App配合硬件的模式已经有几家公司在做,这种产品或者通过医生推荐去卖,或者通过网络宣传的模式去卖,但都无法真正和用户的健康管理紧密相连。未来的此类App配合硬件,可能结合的方式有康复服务,或者药品及器材服务。用户的需求永远不可能只有监测血糖那么简单,对于慢性病患者,最需要的是长期血糖监测 + 定期专家问诊+ 药品或医疗器械指导。现在的移动医疗只做了第一环,而把后面的第二第三环割裂开来,所以才无法真正做大。

这样来看,移动医疗的真正生命力在于和线下医疗服务的结合,这种结合可以是合作式的,也就是不同机构承担不同环节的服务。但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服务的脱节和缺乏整体性。因此笔者更倾向于认为未来的移动医疗会成为服务型医疗的一个辅助,或通过收购,或通过战略投资或者伙伴的形式,成为服务方的一个环节发挥其移动优势。

http://www.cunfuriji.com/?p=1661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2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