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火如荼的移动医疗投资目前有两种侧重方式,第一种侧重医学专业属性,第二种则侧重消费类大众应用属性。

第一种是以医学为核心的移动产品,多为专业应用设计。比如交大旗下科技公司开发的专门为社区医院提供远程心电图诊断的服务,由于大部分社区医院缺乏专业心电图诊断医生,很多复杂的案例在社区医院无法得到正确检查,医生被迫让病人转向更高级别的医院。交大开发的这种心电图远程应用可以将心电图实时传回数据中心,在15秒之内作出诊断并传回。这是移动端医疗在专业领域的一个比较实际的应用。

还有一个偏医学的例子则是美国的ICU(重症)服务。一家叫Advanced ICU Care的美国公司为医院提供远程的重症病人生命症状监测并实时传送到医生的移动设备上,帮助医生随时了解病人动态并记录连续的数据,辅助诊断。

像这类针对医生或者医院的移动医疗产品,在进入门槛上比较高,前期研发投资的力度和人力也比较高,但一旦产品被市场认可,可以直接赢得支付方,也就是医院或者医生,因为这类产品直接方便了其诊断过程,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如果说第一种医学模式对行业进入的要求更高,但只要能解决医院的实际问题,支付方还是存在的,那么第二种模式,在中国则面临进入门槛低,缺乏支付方的困境。

第二类移动医疗产品也就是目前被炒得如火如荼,针对大众消费者的时髦产品,比如可穿戴设备,运动类监测设备,移动健康检测,配合健康管理服务等。这类产品在美国市场需求很大,因为保险公司作为医疗支付方,有极强动力去使用这些设备或服务,目的是控制患者的病情以达到控制医疗成本的目的。因此保险公司或者通过收购这些健康服务类公司,或者与此类移动医疗公司合作,把产品纳入保险计划。这样,移动医疗公司就找到了支付方。

而在中国,这第二种模式的支付方只有消费者自己。即使这些服务可以帮助控制病人的病情,在慢病的管理上确实可以起到降低医疗费用的作用,医保也不可能为这些服务买单。中国的商业保险集中在类似寿险的大病保险上,也就是一笔头赔付,完全不考虑诊疗过程和疾病管理。目前这种大环境下,只有消费者可能为这些服务买单,但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且缺乏动力,因此光靠个人市场,移动医疗很难做大。

给这种消费类移动医疗带来曙光的很可能会是医药公司。目前,在一些跨国医药公司中已经开始通过健康管理与医院进行合作。比如,赛诺菲已经开始建立糖尿病慢病管理计划,通过和一些技术公司以及医院、当地社保合作,赛诺菲推出糖尿病管理服务,包括血糖监测,定期掌控信息,专家服务等项目。药企愿意成为这类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伙伴的支付方,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药品起到更好的作用,以保证和医院的长期关系。

这种模式不能说是中国特有的,在美国也有很多药企通过健康管理走到服务端,通过用药指导,督促,专家咨询等服务,提高医院使用药的忠诚度,保证药效。这种模式属于药企新渠道营销的一种模式。在中国,这有可能成为移动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一个出路。因为药企愿意为这些健康服务付钱。在如今专利药大量到期,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药企已经不是过去光靠走医院销售渠道就可以赢得市场的了,介入健康服务成为必然,这或许会为针对大众消费这的移动医疗模式带来福音。

http://www.cunfuriji.com/?p=1728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55篇文章 50分钟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