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互联网巨头和医疗IT公司在传统医疗的互联网化上又进一层。阿里和卫宁软件携手,打算在云医院、电子处方、药品流通、支付以及健康管理上合作。这可以概括为卫宁在医院信息端的优势和阿里在客户端(或者说是零售端资源)的结合。但B和C打通这条路能不能走通,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要回答。就短期来看,B2C的道路依旧艰难,此次合作的意义更多的在于全方位的布局,以期政策明朗后的快速增长。
 
卫宁在B端的布局包括在医保控费方面的介入,以及探索为商业保险打通医院系统进行支付和控费的可能性。B端的优势是可以直接进入医院系统的内部,打个比方,医院就好比一座岛,现在医院的数据只在医院内部流通(岛内),医院有一座桥接到医保上,但只是输出数据给医保,医保对这个岛没有太多在费用控制上的管理能力。而商业保险是另外一座岛,现在这座岛和医院没有直接的桥去打通。而阿里要做的C端,有大量的病人有买药、远程看病的需求,但目前他们要直接到医院那座岛上去获得这些服务,而阿里想做一座桥,连到这个岛上。卫宁已经在岛上了,但严格来说只是在岛内。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比喻,但可以显示出目前医院信息岛的问题:处方出不来,医生资源出不来,要服务和产品,要么就上岛。岛上太拥挤,服务也不好,阿里想分出需求来,于是想造桥。
 
我们要问的是,什么动力能让医院岛上的数据也好,资源也好,流通到岛外去?首先是处方。阿里在河北尝试处方的打车模式,推进最大的难点在于医院阻碍,即使有行政干预,医生仍然通过各种途径阻止处方外流。如果医院和处方仍然有利益挂钩,处方要出来就难。
 
勉强的利好的是国家即将取消医保定点,这样一来药房就能够公平竞争,传统的医保定点药店就没有特殊竞争力了,而小药店更有动力去通过服务来抢用户,和阿里的合作空间就会变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和卫宁在支付上布局如果可以从医院岛接一条线通过医保再到大量药房,以及支付宝,就打通了支付这条路。
 
不过,即使阿里和卫宁把这条路打通,依旧是布局的意义大于实际。虽然北京在今年将把医药分开试点扩大到全市范围,但药房还是在医院里,如果处方外流了,医生和医院就很难拿到回扣,医生反对的动力要远大于支持的动力。虽然,现在阿里已经与解放军总医院进行合作,病人可以直接将医院里的处方导入到平台进行购买。但是,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利益分配能推动医院让出核心的利益还不清楚,只能将之视作个案。如果真的要在全局推进,药品回扣是最大的死结,难度非常大。
 
其次是医生资源。云医院依赖的首先是医生。虽然有一些大医院愿意把云医院当作创新模式去试点,但规模很小推进较慢,直接理由是云医院对医院的收入和支出影响都不确定。云医院要投入的是医生资源,医生已经很忙,医院要分拨一批人去做这个事情,是不是划得来。就算医院愿意做,医生有没有动力,他们能分到的出诊费可能极其微薄。中国的服务费用常年被压低,根本不能显示出和远程的区别。
 
美国的远程之所以发展迅速,直接理由就是远程医疗就诊费用低于线下,支付方愿意做,同时,美国的医生的核心商业模式是通过控制费用来保证盈利,他们有动力让病人少来看病。且平价法案对病人再入院等指标监管越来越严格,医生通过远程追踪病人,即省钱又保证效果。而中国没有这种动力,医生靠的是人头和开药,没有动力去通过更有效率的手段看病,此点不改,云医院只能通过行政引导,医生也不会太有积极性。不过,阿里和卫宁在布局上仍然是有支付体系上的优势的,毕竟远程医疗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远程医疗必须有支付和处方电子化做支持,从这一点来看,提前卡位还是有必要的。
 
最后要问的是费用控制。包括卫宁、万达信息在内的医疗IT公司都在布局医疗控费,除了事后控费,其实未来更需要的是事前和事中控费。中国缺乏临床路径规范以及用药规范,如果能够建立一套基于诊断代码的控费体系,在医生下处方的时候识别可疑用药和检查,那么将大大提高医保控费的能力。但是这套体系的建立要依赖专业的医疗知识,费用透明化,以及医保对医院影响力扩大。这并非短期内可以做到的,可也是未来市场急需的。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0篇文章 31分钟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