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商业健康险市场的增速跌入个位数,虽然2024年略有反弹,但增速仍在低位。虽然从分类来看,健康险增速的下滑主要是重疾险的拖累,医疗险仍然保持一定的增长。但毋庸置疑的是,受到经济下行周期和市场规模的短期见顶,健康险将很难在短期重回高增长。

从发达经济体来看,其商业健康险市场已经完全成熟,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个位数,主要依靠保费上涨来获取增长。但是,如果拉长时段来看,中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主要的原因有三点:DRG支付改革、新技术推高医疗开支及少子化带来的医疗服务社会化需求。

首先,DRG支付改革将改变用户对商保的需求。由于实施DRG支付之后,医院将住院费用向门诊转移,用户对保险覆盖门诊的需求大幅提升。尽管医保门诊统筹的推出缓解了用户在门诊开支的压力,但随着慢病的高增长,出院之后治疗的长期化也对用户的门诊开支带来了压力。由于门诊的高道德风险,目前健康险主要覆盖住院,未来如何满足用户对门诊的需求将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其次,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高价药和高值耗材对患者的负担日益加重,而医保资金是有限的。尤其是实施DRG支付之后,用户如果想使用更昂贵的耗材和药品就需要自费。而且,如果用户需要长期使用特药也是很大一笔开支,如果有商保能覆盖部分开支,可以大大减轻用户的负担。

最后,与老龄化伴随的必然是少子化,特别是单身或无子女的群体大幅增加,这意味着从就诊到出院后的后续治疗都必然社会化。但中国的整个医疗体系还远未搭建一个成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出来,从陪诊到院内护理,再到院外的健康管理和护理等,市场需求很大,但目前的供给和支付都面临较大的压力。医疗服务社会化的需求未来推动对商保的需求。

不过,虽然未来需求很大,但如何将需求转化成有效供给却是需要市场和保险公司共同努力的。

从市场现状来看,当前的保险产品都是在人口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和经济处于发展顶峰时期推出的,产品整体设计贪大求全且尽量通过价格来进行竞争。在市场需求出现明显转变之后,这样的产品竞争力就会被削弱。保险产品的转型将从做加法变为做减法。

健康险需要做减法的原因有三点:随着技术进步导致的高昂医疗费用、医疗服务使用率结构性变化和低价竞争的需求。

第一,正如上面分析提到的,技术进步推动了医疗开支的大幅增长。这对保险产品来说本身就是双刃剑,一方面通过将昂贵药耗纳入报销来提高医疗福利,以此来吸引用户购买保险。但另一方面,如果使用某个昂贵药耗的用户基数很大,保险产品就有赔穿的风险。因此,对保险产品来说,更喜欢的是类似Car-T这样的低发生率产品,而不喜欢像GLP-1这样高发生率的产品。

但是,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尤其是慢病的年轻化,庞大的中年群体对高价药耗的需求在增大,这在总体上推高了医疗赔付率,原先产品设计中以年轻群体为主的假设很难再成立,需要通过加大可选责任来推动产品面向不同人群,基本版的产品无法再以大而全的模式来提供保障。

第二,人口老龄化推动了医保加快支付制度改革,导致住院率最终降低并提高了门诊使用率。很多轻中症可能在门诊手术就完成了,原先以覆盖住院为主的保险很难覆盖到这部分用户,但完全覆盖门诊的道德风险又过高。因此,保险产品的设计需要在加强对门诊相关覆盖的同时降低大而全的覆盖。尤其是对重疾来说,原先加入大量轻中症保障毫无必要,完全可以通过医疗险来覆盖,只要两者组合销售就可以了。因此,原先为了竞争做加法的模式将变为做减法的模式。

第三,健康险产品需要年轻用户的持续流入以降低资金池的风险系数,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年轻用户收入的提升很慢。要保证产品的竞争力,价格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手段。在保险产品赔付压力逐步加大的趋势下,要保持低价就更需要做减法。通过基础版吸引更多年轻用户进入并伴随其收入提升逐步提高其保障水平才具备可持久性。

总体而言,中国的健康险产品从2014年以来的爆炸式增长到跌落谷底已经走过了10年,未来虽然仍有较大增量空间,但中短期内的回调是不可避免的。与整个大健康行业类似,粗放式的爆发式增长不可能再现,未来的增长将集中在保险公司在不同细分人群的精耕细作,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保障和服务来获取持续增长。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617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