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海去年宣布将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部门剥离至浦东和虹桥两个高端医疗园区,北京今年也表示会让特需门诊逐渐淡出公立医院。这背后的设想是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立本质,但事实上在现行医疗体制下,医生流动困难,大量优秀医疗资源仍然集中在公立医院,特需市场的需求在于人才而非医疗条件,民营要想吞下这部分市场非常困难。

29911

以上海为例,去年8月份公立医院新的绩效改革实施,规定公立医院最高工资不能超过最低1.5倍,这直接导致公立医院的一些专家门诊被迫减半,原因是公立医院付不起那么多钱给专家。但专家却是公立医院做大招牌最重要的环节,为了留住人才,公立医院选择与私立医院合作,让专家坐诊,专家“损失”一部分费用可以从私立医院的收入中弥补。

一位公立医院院长曾告诉笔者,其所在的上海三甲医院,专家门诊60%的门诊费给了这些专家。如果要求其双休日出诊,费用会更高,专家的年薪可达100万。但在新的绩效规定之下,医院无法支付如此高的薪水。但是为了留住人才,保证公立医院的名声和门诊量,医院选择和私立医院,尤其是一些高端医院合作,让专家在私立医院坐诊一部分时间,私立医院支付的那部分工资相对较高,也就等于弥补了专家损失的那部分薪水。

然而在这种方式下,吃亏的最终还是病人。公立医院专家门诊不得不减少,因为即使开了门诊,专家也分不到钱,根本没有积极性。最终就是病人看病更难了。

然而病人是否会因此转向私立医院确实一个大问号。特需存在的理由是首先是因为专家,建立在病人对公立医院医生能力的信任之上,除此之外才是服务效率高,环境比较好这个原因。这也就导致了许多能够自费看特需的人并不乐意转到民营医院,哪怕是提供高端医院的民营医院。私立医院尽管拥有财力,但极缺专家。

在上面讨论的绩效体系下,公立医院的专家医生虽然剥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私立医院坐诊,但其工作的“户口”仍然卡死在公立医院,比如保证一定的门诊量和手术数量,再加上科研,职称评定等原因,公立私立之间的流动只是浅层面的,并不能成为足够让病人从特需迁移到私立的理由。

当然,剥除特需和专家出诊对于私立医院确实是一定的机会,可是背后如果病人不转向私立医院,即使有了专家,没有病人,发展仍然很难。特需的剥离也会停留在地理上,实质看病难,资源分配缺乏效率还是没有解决。

http://www.cunfuriji.com/?p=1595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2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