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自去年以来,移动医疗在中国呈现燎原之势,各类可穿戴设备和App层出不穷,但中国的移动医疗在大方向上与欧美有着一个较大的分歧点,到底是为了让病人少生病、身体更健康,还只是方便病人进行过度医疗。

在美国,最有动力做移动医疗的是商业保险公司,他们为了让投保者减少医疗支出,经常会购买各类服务和产品免费赠送给潜在高危人群,比如肥胖症患者,以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生病,从而减少医疗支出。

随着药品销售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和大量专利药到期,药厂也纷纷加入了移动医疗支付的大军。比如,阿斯利康近日在英国就推出一款名为Me&MyCOPD的应用。这款应用可以帮助病人追踪自己的健康数据、管理门诊访问量以及了解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以保证健康。

药厂这么做的动力主要来自保证药品的销售。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大部分药厂的产品已经没有优势可言,与其大打价格战最终两败俱伤,不如为产品提供增值服务。由于病人在服用药物的同时能够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并改进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治愈率,也提高了药物的可信度。最终虽然药物的销售可能增长并不迅速,但保住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反观中国的移动医疗,由于缺乏大的支付方,各方都将病人作为最终的支付方,这必然导致中国的移动医疗最终偏向了过度医疗。

中国的病人因为普遍使用医保,移动医疗目前还不能和医保结合,移动医疗的整体体量也无法提升,只能向具有较强支付能力的中高端人群倾斜。这类人群因为生活习惯较差,确实存在着各类健康问题,可穿戴设备和App可以帮助他们监测自己的身体指标。但由于没有大的第三方来做支付方,中国的医疗体系往往是鼓励和支持病人看门诊,至于如何在平时改善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来进行健康提升并没有相关的机构来做,因为无法通过这个来获得盈利。

因此,无论是可穿戴设备还是App,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能提高产品的出货量和服务的次数以获得利润。现在推出的产品更多的是为了让用户方便的看医生、购买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但医疗是一个长期的服务过程,没有与医疗服务机构长期的结合是无法真正满足病患的要求,也就只能建基于一个流动的沙滩上,终究根基不稳。短期的产品销售成功终究无法最终满足用户的需求。

由于中国移动医疗的先天缺失,未来的发展必将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是市场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

http://www.cunfuriji.com/?p=1798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55篇文章 50分钟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