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几年,各方资本开始涌入收购、转制、新建医院的大潮。不过,从准入、监管以及对公私医疗机构的态度上来看,并没有看到太大的实质性刺激。而且,医疗机构民营化的浪潮仍然局限在一部分准入较为容易的领域比如一级医院,而且这些民营化机构缺乏服务上的差异性和运营模式的革新。可以这样说,中国医院的私有化浪潮还远未到来,市场很可能需要经历混战、大量布局、洗牌再到繁荣这样一个艰难的过程。

在2010年到2014年间,中国的私立医院数量从2500多家增加到5500多家,年均增速超过20%。从2012年开始,一级医院中的私立机构占比首次超过了公立机构,2013年私立占比达到57%。相比之下,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民营化程度不高,2013年分别为11%和5%。

由此可见,在目前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下,大批量的医院民营化是很有难度的。首先在政策上,收购及转制公立医院都并不容易,规模越大的医院准入越是困难。经过了几年的市场试水,已经有不少投资方意识到,收购公立医院然后转制、整改和再管理的难度是很高的。这里主要的原因是员工的态度和积极性。医院是一个极为传统的行业,而且多年来体质内外的差别非常大,医生的收入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以产品为导向的收入模式是畸形市场环境下的产物,其改变并非一蹴而就。

从收购然后转制这种情况来看,最困难的是人员的激励机制。一旦成为私立机构,投资方必然将医院的投入产出、运营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列入主要考虑因素,这就让医院管理方和医生的利益产生了差异。就拿药品来说,投资方和管理方很难允许医生通过大批量产品的采购或销售来满足自身利益。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医院在供应链上的成本消耗非常大,药品耗材占收入的比例达到了37%,也就是说,每产出1块收入,中国公立医院平均要消耗0.37元在药品耗材上,相比盈利性医院如美国HCA旗下医院的17%,这个比例相当高。因此,要想经济有效地运行一家医院,靠大产品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对投资方的长期回报无利。因此,要想转制和改革,收购后就必须改变这些医院内医生的行为,但这些行为牵扯到医生的利益,科室的利益,并非一蹴而就。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发现,整改一家收购后的医院,甚至可能比新建医院还要难。

在政策上,虽然很多文件都提出了对民营医院的利好但仍有限制性。比如今年4月份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提出对医院等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改制为企业,原投资主体存续并在改制后的企业中出资(股权、股份)比例超过50%,对改制后企业承受原事业单位土地、房屋权属,免征三年契税。

这是在基础医疗机构急需一轮资本输血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但目前的政策方向仍然是有限制开放,也就是说,政策倾向仍然是公立机构在股权上保持控制方的地位,这很可能会影响到民营资本进入基础医疗的热情,因为毕竟入股后的改革和管理对一个机构的前途才是最重要的,而在目前的股权环境下很难进行有效地推进。

由此看来,民营资本真的想要快速私有化医院的难度非常高。在下篇中将讨论另外一种方法新建,也就是在体制外重新打造一个优先服务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私立医疗体系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定位商业模式。

http://www.cunfuriji.com/?p=4687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0篇文章 31分钟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