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囿于中国的医疗体制,建构于其上的医疗创新有着较强的路径依赖。这一路径依赖使得大部分医疗创新模式最终助推原有强势力量日益自我强化原有的发展逻辑,最终积重难返。

近日,几个大型知名三甲医院开始构建自身的医生集团,通过医生集团将招聘和培训医生并将其向各类与自身有利益关联的医疗联盟和其他相关医疗服务机构派遣,从而通过医生集团这个平台达到快速扩张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模式是大医院在遇到政策对其扩张限制下进行的突围之举。通过医生集团,不仅可以满足政策上的分级诊疗的需求,又不露声色的向基层和周边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比起建立类似深圳罗湖的紧密型医院集团或者通过医保来构建医联体的模式,这种模式更为隐蔽,而且前期投入较小,能够获取快速发展。

中国医疗服务是在失衡结构下发展的。在整个体系中,服务方最为强势,支付方无能为力,产品方借助服务方也能分一杯羹。服务方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正在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以获取与支付方和产品方谈判的筹码。在这样强烈的路径依赖下,政府要想改变失衡的结构就必须扶植支付方以制衡服务方,进而规制产品方,但这却面临多重挑战。

因此,在服务方没有约束的医疗体系背景下构建任何医疗创新,只可能去强化原有的发展逻辑。如果没有支付方的进场和支持,想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制约服务方或者从服务方手中分一杯羹无疑是螳臂挡车。因此,绝大部分的所谓医疗创新模式在当前的发展模式更多的是只能满足服务方的扩张。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医生集团还是互联网医院,抑或是其他一些创新如第三方影像中心等,最终都可能一变而为大医院扩张的工具。大医院利用医生集团和互联网医院虹吸病人,而第三方影像中心由于并没有大医院的背书,整体发展就较为艰难。但是,一旦有一天第三方影像中心能够成为大医院扩张的工具,就能获得大医院的导流,成为其业务组成的一个部分。

因此,在现有业务模式下的创新只可能是原有业务模式的延伸,否则就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只能在市场上苦苦挣扎。显然,沦为大医院扩张工具的创新并不是政府、市场和病人所乐于看到的,这不仅有违医改的初衷,也与创新的本意背道而驰,只可能是一种伪创新。

要推动市场真正的创新还需等待核心支付方的强势,即医保能够真正推动服务方按照支付方的业务逻辑来发展,从控费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大医院将被迫缩减医院规模,将那些不挣钱的业务缩减,流量缩减,从而更加主动的与其他各级医疗机构和服务方紧密合作。这样的背景下,各类辅助医疗机构控制成本和提升效率的新型模式才能脱颖而出,创新的土壤才真正出现。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扭转目前的局面仍需较长的时间,在目前的政策推动下,虽然支付方有逐步强势的动向,但大医院有着诸多的方法突破对其的限制,并反向推动自身的发展。因此,目前的市场环境很难有真正的创新突破,中国医疗市场的现状造就了所有业务模式的强路径依赖,创新的发展除了低头接受现状就只能苦撑待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疗市场的创新还远未到来。

http://www.cunfuriji.com/?p=6359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55篇文章 50分钟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