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日复旦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的儿科医联体宣布组建,此举期望的突破有两点。其一是从过去松散的软联合,变成硬联合,指的是专科医院和八家综合性医院儿科的义务人员统一调配,统一培养。其二是在管理层上,实行儿科医院的学科主任和成员医院的主任双主任制度,希望能够带来统一的儿科服务。

在各类科室中,儿科医生的资源最缺。全国儿科从业人员9.6万人,仅占全国卫生从业人员的1%。而另一方面儿科医生人均诊疗人次最大,远高出其他科室。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父母首选可信任的大医院。这给分级诊疗造成了很大困难,即使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父母也倾向于选择专业儿童医院就诊。再加上儿科本身倾向于少开药,更多的其实是健康咨询和医生意见,但由于目前的高门诊量,此类服务很难推广。

医联体能否真的达到儿科分级治疗,形成统一的集团化儿科运营,其背后关键是如何成立一套有效分流的运营体系,以及如何树立统一的品牌。

儿科医联体的形成,明确了未来人才统一培养,统一排班和调配,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背后的流程如何能保证运营的效率,其关键是分级诊疗的可能性。对于最常见的拉肚子和感冒发烧两种情况,可以通过类似全科的诊疗流程,先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如体温,基本症状,然后进入快速化验通道,比如血常规和大便常规,对于只需要普通诊疗的儿童,直接在初级门诊就医,而有复杂情况的病例,则马上转入更细致的门诊检查。

但这种情况需要一个消费者教育的过程。很多父母遇到小儿生病非常紧张,造成了对医生主动要求过度检查。其实从美国的经验来看,许多儿科简单的症状都可以通过健康咨询来解决。比如美国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专门的nursing line保健热线,让父母在孩子有轻微发烧的情况下与医生通话,或者视频聊天,由医生来决定是否需要就诊,还是通过其他保健途径在家观察。这种经验也被和睦家等高端医院应用。很多父母发现在一些轻微的症状面前,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就诊,更多的是健康护理的知识和在家实时观察,并与医生保持沟通。

目前这一点公立医院还很难做到。消费者处于过度保护的心理,往往会要求医生进行许多检查。这一方面需要医院通过类似全科的模式导流,一方面需要病患教育,尤其是小儿护理健康的教育。

另一点则是运营医联体如何建立统一的儿科品牌。此举覆盖了闵行、徐汇、黄浦、杨浦、静安、浦东、青浦、宝山和金山9个区。除了综合性医院本身的品牌,儿科更多看重的是安全性,医生的水平,以及服务的质量。这就要求在双主任的模式下,如何能够平衡综合性医院本身的儿科与专科医院两者。

这种管理一方面涉及到人员任命,升职,科研成果评比,一方面涉及到儿科作为一个共同体,能否达到统一标准,树立统一品牌形象。这种双主任制的管理很可能遇到冲突,因为在过去,儿科之间的联合一直是松散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评标准,因而也就不存在太大的冲突。而现在如果从考评、硬件、人员上完全统一,那么管理上的冲突在所难免。而这恰恰决定了未来这种联合到底是否能够从松散,转变为严格意义上的品牌和服务水平统一。                                                                                                 http://www.cunfuriji.com/?p=1226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2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