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医改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资源分流,但结果却一直事与愿违,社区医院沦为开药医院,千军万马上协和的状态并没有改变,医疗资源无法得到平衡利用。家庭医生一直是实现资源分流的一种设想,但中国式家庭医生到底能不能被用户接受,背后关键并非家庭医生的操作和概念本身,而是医生到底能拥有多大自由和积极性。

目前中国家庭医生模式操作的特色和国外既有类似也有不同。类似的是,试图建立家庭和医生的长期联系,为第一层级的治疗分流,如果是家庭医生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就不需要去医院。此外建立用户的健康档案,便于追踪和长期健康管理。而不同的是,中国的家庭医生是签约式的,这些医生并非自由身,而是服务于某些医院,使用一些远程或移动手段来进行家庭式服务,虽然用户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家庭医生,但和美国截然不同的是,这些医生并不能独立运营治疗,如果要直接面对面提供医疗服务,用户仍然无法绕过医院这个载体。

这里面的问题随之而来。

首先,中国式家庭医生是全科还是专科。中国人迷信各科专家,这些医生名气大,但并不是很好的家庭医生操作者。因为家庭健康维护和第一轮初级分流需要的更多是全面的医疗服务,中国人的感觉是这种全科医生的模式不够精,医术也不如专科高,因而信任度不高,总觉得家庭医生是看日常小病,类似卫生站这样的概念。这与家庭医生的职责有关,作为分流的第一层,通常医疗的问题都不会特别大,在医生自己看来,职业发展上甚至还可能有瓶颈,因为接触不到太多的疑难杂症,也就很难往专科专家这方面发展。

第二,真正需要医疗服务如检查配药,用户还是无法绕过医院。由于中国医生无自由身,家庭医生的操作更多只能通过移动工具来进行,但很多家庭健康服务需要线下检查和治疗,在这方面用户虽然可以选择医生,但仍然无法绕过公立医院,并不能真正拥有可以随时随地为自己服务的私人医生。

最后,目前的家庭医生模式倾向于建立一个医生网络,如签约医生,让用户自由选择。但医生加入此类网络的目的多是为了扬名或者为医院建立品牌。因为脱离不了医院这个载体,医生不可能有足够动力去营销自己或者管理病人。这导致了医生的积极性不高,活跃度很难保证,而且评价体系也比较难建立。

总结下来,没有自由身,医生就很难有空间和动力去进行真正家庭式健康服务。治疗和检查无法绕过公立医院,医生本身的品牌和薪水也直接和所在的医院平台挂钩,没有足够积极性去参与到家庭医生这个需要很多互动的环节。再加上中国消费者对家庭医生理解上的偏差,对专科的迷信,目前签约式家庭医生的模式很难大规模发展,这也是体制造成的症结。

http://www.cunfuriji.com/?p=1607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2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