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CLP0808687_Veer

中国目前的医疗体系仍然把重心放在医病而非防御上。这体现在两点上,一个是医疗机构治疗为主,缺乏病前防范,一个是医保支付模式仍然以覆盖看病费用为主,不涵盖风险控制手段和预防医疗。私营体检服务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但正如村夫日记在《缺头断尾 体检产业路在何方》一文中指出,目前体检的软肋是只做了中间检查这个偏技术的环节,缺乏前端医疗风险评估个性化设计,以及后端健康干预。

粗放模式路在何方?有媒体报道美年大健康最近表示会和挂号网合作,提供挂号、支付、报告查询等服务。这种思路旨在把体检往后端衍生,但仍有其局限。首先,由于目前挂号服务的重心更多在技术上(把挂号从线下搬到线上),号源数量和质量仍然取决于公立医院。短期来看这种手法作为服务的一部分仍然是最粗浅的,而且做的人很多,除非有独家特殊的号源,否则很难保证用户不去迁移。

其次,假如是体检中发现明显问题,这种情况下用户就医处于强烈的自我需求,无论是否有体检中心或者挂号网帮忙挂号,用户都会去就诊。而要让他们选择某个特殊的渠道去预约或者就诊,这个渠道必须要有明显的特殊性,比如可以找到别的地方找不到的专家,可以提供快速预约而不用等很多天。目前这一点来说仅通过技术仍然很难完成,各家提供的差别性也不明显。

而真正可能带来产业变革的可能是全科模式,类似“团体私人医生”。这是因为相比真正得病的员工,更多的员工的健康风险可能是慢性病风险,比如现在白领发病率增加的血压偏高,血糖偏高,女性内分泌失调,这些问题不是几次就诊可以解决的,需要长期随访,进行营养指导和生活方式指导,而员工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排队看病。未来通过体检、挂号服务和医院这个链条打通,最有可能的机会是“团体私人医生”这种模式。

所谓团体私人医生的构想,指的是企业团体通过体检机构或者医疗技术服务提供方,建立和某家(或某几家)特定公立医院的合作关系,由公立医院指派全科医生为企业员工进行健康指导,对于有必要就诊的员工,提供专家预约和绿色通道,合作模式类似团体的私人医生。

这种模式可以尝试的背景有两点。一个是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支持,未来全科成为衡量三甲标准的一个必须的组成部分,公立医院有动力也必须去发展。而企业稳定客源对于医院来说比较有吸引力,只有成为团体的私人医生,而不是让员工分散去任何地方就诊,才有可能有效管理一个团体的健康,并使得长期健康管理方案成为可能,也使得定点的绿色预约通道成为可能。简单来说,一(个企业)对一(个医院)的模式,比一(个企业)对无数(医院)的模式来的更有效,也更可能深入合作。

另一个大背景则是公立医院的竞争加剧。近一年多以来市场上明显的变化是,站在三甲医院这一梯队稍后位置的一些公立医院,从过去绝对朝南坐的姿态,改变为迫于竞争压力开始愿意接受更多服务合作模式。希望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尤其是吸引一些中上经济水平的用户。全科医生和类似私人顾问的服务有可能被这些医院接受,因为这可以拓展品牌,增加稳定客流以增加收入。因此全科合作的模式未来的空间还是有的。

体检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关键还是如何为企业提供医疗服务的入口(Access to care),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实际看病的问题,并提供慢性病管理的通道。简单通过挂号预约等技术服务并不能留住用户,也不能带来太多的增值,全科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公立医院的竞争和国家对全科的支持可能为这种切入带来机会。

http://www.cunfuriji.com/?p=2949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55篇文章 50分钟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