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随着移动医疗的发展,各路资本蜂拥而入,意图再次制造下一个互联网热潮。但是,医疗本质还是医生的服务。因此,大部分创业公司在获得了资金的注入后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圈医生资源上。目前阶段,各家公司比拼的是自己医生的数量和质量,希望向市场传递自己拥有更多的优势资源,以此来吸引用户和投资人。
 
平心而论,中国互联网医疗远未到爆发的阶段,核心原因是缺乏政策和市场的推动。当整个市场没有足够动力的时候,依靠资金的强力推动只能是加速整个市场的扭曲,而不是让市场去水到渠成的发展。不过,中国医改已经进入关键时刻,市场改革的也到了转折的时刻。一旦政策的闸门打开,整个市场将真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所以,现在资金大举进入更多的意图只能是提前布局,以期在经过数年的煎熬之后真正获得市场。
 
在中短期内,互联网医疗的创业公司将面临较为残酷的竞争,很多公司很难熬过前三年。残酷的竞争不是来自同业之间,而是外部市场的挤压。因为政策的不明确和市场的认可度低,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将更多的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游戏。而在这场游戏中,谁能真正的做好服务谁就将胜出。所以,医生资源确实是最关键但也是最困难的一环。
 
中国的医疗服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巨无霸的公立医院控制了大部分资源和拥有了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而其他的小医院和基层医疗则长期面临吃不饱的状态,经常乏人问津。出现这一局面的背景较为复杂,要在短期内对其进行根本性改变也非常困难。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个市场的时候,如何真正有效的将医生圈进来就是很大的挑战了。
 
因为业务体量巨大,在大医院的医生每天都非常忙碌,而且在待遇和未来晋升的空间等各方面都有较好的保证。这注定了他们只会是互联网医疗的轻度参与者,更多的体现在与线下的互动上,比如挂号、电话交流或少量的远程医疗服务。大医院的医生并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参与互联网医疗,因为这并不能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收入。除了为自己做推广以吸引更多的患者以外,很多医生并不在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而小医院的医生则不同,他们积极的参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将其视为增收的渠道。
 
虽然小医院的医生也希望利用网络为自己打开知名度,能像大医院的医生那样吸引患者,但中国的患者并不吃这一套。他们希望在网上咨询的是名医,因为这是他们在平时接触不到的。但名医主要集中在大医院,他们在线上和线下看病的价格并没什么太大的差距,而且在线上问诊面临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反而可能有损他们的名声。与其在线上看病,不如在线下看,反正不愁客源。因此,名医除了有市场推广的需求来参与互联网医疗以外,很难真正的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在这种用户需求和实际供给完全错配的前提下,很难真正的在线上满足用户的需求。
 
而美国的医生则因受到政策的刺激,不得不使用互联网医疗。根据美国的平价法案,联邦医保对医院和医生的赔付不再根据次数付费,而是根据价值也即治疗的效果付费。当病人在短期内再次入院率和再次就诊率达到一个比例后,医生和医院都将受到医保的惩罚。美国的医生为了预防和控制病人的病情发展,纷纷采用远程问诊和远程监控等手段。所以,作为最有效的医疗控费手段,互联网医疗在美国获得迅猛发展顺理成章。
 
而反观中国市场则看不到任何相关的刺激。中国的医生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以药养医,核心还是在药品上,而非诊疗本身。医生加入互联网医疗服务更多的是增加收入,或者是希望能将用户最终导入线下的门诊。总体上来说,医生都将针对C端的互联网医疗视为推广和营销的手段。不过,在针对B端的业务上,互联网医疗确实能在客观上帮助医院内部解决效率和沟通的问题以降低内部的成本。但是,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控费的有效辅助工具,而非仅仅是粗浅的推广和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因此,互联网医疗的内在核心价值与中国市场的逻辑存在着内在背离。
 
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医疗要取得突飞猛进,真正的让医生加入进来成为网络服务的供应方,必然要等政策上将医疗控费成为考核医生收入的主要指标以后。但这将面临着巨大的政策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0篇文章 31分钟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