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的医疗支付正面临极大的困境,年轻人口减少,医保开源不力,医院运营模式依赖大处方大检查,节流也不力。中国未来的医疗支付到底走什么道路?发展商保到底能够起到什么程度的额外保障?到底是以公为主还是以私为主?
 
近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发布预测,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就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的现象,到2024年就将出现基金累计结余亏空7353亿的严重赤字。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央政府力图通过引入商业健康险来缓解目前的困境。在2014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中,保监会已经明确表示将使商业健康保险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健康服务业、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近日的发言中也明确表示,商业健康保险能够有效衔接基本医保、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医保体系,减轻个人医疗费用支出负担。
 
保险国十条为商业健康险发展定下方向。可是商业保险能否成为支付的救命稻草?先来看美国的例子。
 
美国国家的人均医疗投入是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但在平均寿命、新生儿死亡率,接种率等指标上却低于欧洲发达国家。此外,在奥巴马的平价医疗法案强制规定个人必须拥有保险之前,美国的保险覆盖率低于欧洲发达国家,有大约15%的人没有保险,更有一部分人保障严重不足。相比其他国家,美国的医疗价格也是天价,为什么商业保险为主的美国虽然在医疗上花了那么多投入,效率却不如其他国家?价格也越炒越贵?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商业化背后的繁重的行政管理开支。因为美国的商业支付方是多头支付,而不像英国那样,以国家医疗体系NHS为主的支付方式是单一方支付,也就是只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商业保险,但作为补充保险出现)多头支付方——保险公司是盈利性机构,追逐利润是天经地义的。市场越大,和支付医疗费用相关的人员开支、理赔运营支付、市场营销、行政支出也纷纷上涨。这和私立医院膨胀是一样的。美国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医疗费用用在了这些行政性支出上,用以维持这些大机构的运营。
 
当然,商业化与否也是双刃剑。欧洲的福利虽好,但政府财政压力很大,英国的国家医疗体系不堪负荷,病人经常抱怨等待治疗的时间过长,服务也不够好。虽然以公立为主的单一主体支付方的模式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市场的价格和服务成本,并给公民更均衡的保障,但老龄化让整个财政压力变大,未来也有很大的危机。
 
中国到底走那条道路?中国的医保由于历史原因,缺了一大块,医保建立之后才开始填充资金池,而现在青壮年在减少而老人快速增加,资金池不堪重负。可是中国的盘子太大,虽然医疗服务费用被人为压低,但因为过度医疗加上高额的药品成本,中国人的自付比例是非常高的,面对疾病的财务压力也非常大,服务费用压低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因此,要这么大的市场在保障已经很不足的情况下转向商业化是很难的。这不仅因为商业化的成本很高,并非普通人能承受起,更是因为商业机构是逐利的,自然追逐风险小的人群,而大量高风险、收入低的患病人群目前保障不足,但占用了大部分医疗支出,这些人的风险是无法被商业化的。因此商业保险只能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作为补充,而不是一种替代。
 
想要走美国的商业化道路,中国可能承担不起多头支付带来的费用增长,也无法保障最基本的医疗需求。而依靠现有资金池的运营模式也是不长久的。因此,未来一方面需要公立体系去托底作为基础,一方面才是把风险可控的部分商业化,相对而言减轻自己在风险可控人群上的压力。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1篇文章 54分钟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