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改2014年重点工作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强调,未来将放宽合资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并减少外资在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

由于中国和美国医疗体制不同,医院管理、流程和服务侧重不同,许多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更倾向于独资而非合资。目前的政策规定,中外合资及合作医疗机构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合资、合作期限不超过20年,同时,中方在所占的股权比例或权益不得低于30%。

从优势上来看,外方和中方各有其核心竞争力。外方在技术、医院管理和经营理念上有可以借鉴的优势,而中方的竞争核心在于本地资源,对市场的把握和政策理解上。但恰恰是这两方面的不同,造成了许多合资医院在磨合上的冲突。

首先,在病人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和真实运作上的冲突是中方和外方经常要争执的主要环节。中国的医生基本收入偏低,即使是教授级别,工资也远远低于国外同等水平的专家。而中国医生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灰色费用,这一点主要是大环境导致的问题。一些外方进入之后,明令禁止灰色收入。比如厦门长庚医院就是这样做的。这种考虑当然是积极的,希望以病人为核心,但真正落到实处有难度,而且医生本身收入不高,即使能大幅度提高工资,大环境导致合资医院无法在评定职称和科研方面给予保障,对医生来讲,要其脱离体制内稳妥的道路,许多人顾虑颇多,尤其是有经验的老专家,宁可采用坐诊的方式,也不愿意脱离体制内的大锅饭。要完全走病人为核心,医生只医病的道路,实际操作上冲突非常大。

第二,管理思路上的冲突。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者以医生为主,既是医病者,也是管理者。这种情况导致经营思路上有所局限,更偏重于医院本身医病的属性,在商业运作、资本操作上缺乏经验。外方在这一点上通常有很不一样的思路,比如外资医院如和睦家,其医院院长盘仲莹并非医学出身,主要经验在于医院项目管理和战略发展。

换句话说,外资背景的医院管理核心是经营者,而不是医者。这导致了一些合资医院从公立医院挖人的时候,发现许多已经坐上运营高位的专家同时也是管理者顾虑很大,因为他们到了合资医院,很可能变成纯粹的资深医者,而管理上有另外一套班子,自己的权利减小了。

此外,医院未来的运作模式和资本操作也常常是合资双方冲突的所在。初入市场的时候,本土合作伙伴可以帮助外方资本快速建立本地人脉,尤其在政策上和人才输送上。但医院投资通常资本需求大,投资周期长。中外的合作有助于让项目快速落地并运作,但就长远来看,这也是冲突的一个方面。

医院究竟是以针对大众的快速扩张模式发展,还是保证以病人为核心的服务质量,引入外国的运营理念走差异化道路,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前一条道路可能在资本回报上比较快,但保持特色比较难。后一条可能偏安一角,比较适合中高端,要想多层次通吃目前来看有一定难度。

虽然有上面分析的这些冲突的可能性,逐步放开对外资投资医院的限制对市场仍然是好事,有助于刺激竞争,毕竟中国未来对医疗服务的硬需求非常大,而且需求是多层次的,从低端、中端到高端都有市场机会。即使在自贸区可以允许设立独资医疗机构,未来试点会扩大,外资进入的方式仍然可能是迂回的,一方面找寻可以帮助其快速落地打开本土市场的合作方,一方面坚持自己的一定原则和理念,这两方面做到平衡是运作是否能成功的关键。

http://www.cunfuriji.com/?p=1657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2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