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两部委批准5省区开展远程医疗试点,主要模式是大城市大医院B-B支持较远城市的医疗机构。远程的尝试首要问题是定位上的,目前有广东的B-B-C的模式,也有较为模糊但正在成型的B-B模式,到底哪种更加适合市场,能够体现远程价值?
 
B-B-C模式更偏重在同城(加辐射区域),通过站点,帮助社区机构和其他布店(如药方,镇卫生站)的用户去看三甲的医生。这种模式有两个问题。首先是继续默认病人不要看基层只要看三甲,这对分流其实没有帮助,只不过把病人看三甲的地理位置从三甲医院,搬到了其他地方。社区,药房,镇卫生站,只是中转站,用户到了那里,还是要求看三甲的医生,对基层推升服务能力并无帮助。第二,三甲医院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病人本身就要看三甲而不会选择基层,那么远程只不过把看三甲从线下搬到线上,让病人少跑点距离,而目前服务还不收费,就算收费本来就很低,如果还要和基层分成,三甲为什么要这样做?何不直接让病人来医院,这样服务费药费通吃,不用分成。
 
因此,这个B-B-C的模式对分流并没有直接推动,其背后假设仍然是病人只要看三甲的医生,而不是基层的医生。这对控制成本也没有作用,相反可能成为开药的方便途径,甚至增加不必要药品费用。B-B-C的核心问题是缺乏疾病定位,如果针对日常问题,同城的操作模式对三甲门诊分流到基层没有帮助,反而可能更加架空基层,成为一个地理位置上的中转站。
 
中国的远程真正需求,可能更“远”更“专”。真正有需求的是医疗资源差,基层或当地医院没有能力看某类疾病的地方,比如缺乏读片能力,对某种慢性病治疗缺乏医生人才,急诊处理能力差(比如心血管突发),当地缺乏技术等。在这种情况下B-B端的远程价值能够体现出来,而且是迫切的。比方说心脏病人抢救的时候,如果有远程心血管专科的指导,也许可以更好地挽救病人;再如一个不明的病灶,如果有更好的读片专家,也许可以得到更及时地处理。这些远程需求更偏向专科,也就是分病种的,需要在不同领域结合大医院来操作,这样效果比定位不清晰的B-B-C模式要好很多。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基层不会变成一个地理位置而架空,反而对基层有推动作用,理由有二:第一是比较远,直接去大医院往往是为了手术和更复杂的治疗,在前期诊断和后期康复脱离基层的概率不如同城的B-B-C模式高。第二是因为这对提高基层一级当地医院的水平是有帮助,针对某一病种的合作、会诊有助于帮助当地医院接触到领域内专家,提高自身经验和水平。这一点B-B-C模式做不到,因为针对的疾病没有明确定定位,涵盖所有方面,且以小病和开药需求为主,根本不能提高基层的水准。
 
因此,远程的机会在B-B端,更远,更专,有可能成为发展的主导,在目前缺成本控制的体系下,B-B端更贴近实际需求,价值也更能体现出来。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2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