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正当体检公司粗放增长,面临转型挑战的时候,保险公司开始递出橄榄枝,悄然布局体检和健康管理市场,看重的是体检公司背后强大的企业团体资源。面对银保增长瓶颈和大病健康险不可持续的发展,保险公司纷纷转向团体健康险,看好企业市场。

2013年9月,美年大健康宣布,获得中国平安保险、凯雷投资集团、凯辉中法基金3家联合战略投资3亿元。横跨保险和银行的平安,看重的正是美年大健康背后的团体客户资源。

平安选择的是入股,而新华保险则选择自己做。早在2012年,新华保险就成立了健康管理公司,此后西安、武汉、青岛中心相继开业,经营范围为“预防保健科、内科、外科、妇科、中医科”等。此外,新华保险在台湾健康管理公司美兆体检的北京分公司也拥有30%股权。

而爱康国宾几年前就有卖保险的规划,曾经与慕尼黑再保险和泰康人寿尝试过合作卖保险。保险公司看中体检中心的原因在于其背后强大的团体客户资源,在健康险团体业务拓展上有战略意义。

促使保险公司在健康团险上投资的背后原因是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意识到两大瓶颈。

首先,银保渠道驱动的模式发展有很大瓶颈,因为以银行为依托的渠道以销售分红险为主,长远看来,受利率及理财产品影响明显,而且产品单一,不利于长远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光大永明人寿。2010年,光大永明正式从合资寿险公司转变为中资。光大集团成以50%成为最大股东。中资化之后,依托光大集团旗下光大银行的金融平台,光大永明大力发展银保渠道,当年就年实现了保费200%以上的飞速增长,通过银保渠道的分红险是主要的增长动力。

然而,保费快速增加和地域性扩张造成营业支出快速增加,光大永明的亏损从不到7000万人民币扩大到2012年的4亿人民币。与此同时,银保推动的保费增长在2011年就没能维持下去,2011年的保费下降了9%,2012年保费较前一年则基本持平。

银保在产品上过于单一,尽管在短期内有银行股东的大力支持能够带来业务的飞速增长,然而却无法成为一个可持续的模式。

第二大瓶颈则是目前健康险业务集中在类似寿险的大病医保上,不能从本质上带给用户健康保障,且市场产品同质化明显,无法避免价格战,长期看来发展不可持续。

面对这些困境,保险公司开始寻找其他发展之路。健康团险开始被包括招商信诺、平安在内的许多有银行背景的保险公司看好。一方面团险风险比个险低,容易控制,一方面团险作为企业福利和员工自身需求,市场潜力巨大。

而体检公司恰恰能直接接触到潜在的团体客户,未来保险公司在健康管理,尤其是体检方面的资本操作会加快,争抢也会更加激烈。

(本文系村夫日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654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