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在某些重症和轻重症领域的医疗水平和国外存在差距,究其背后的原因,一部分是我们的医疗体系不注重前端预防,但更重要的是整个体制阻碍了医生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且整个医院运作的模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生本身在研究领域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赴美就医,海外转诊服务的兴起,为有钱人治病打开了另外一条通道。也经常有媒体报道某些重症到了国外治好了,器官也保住了,而如果留在国内可能只能手术致残。虽然这些只是个例,这个市场从经济承受能力来说也是很小的,但这背后切实的问题却是,我们的整个医疗体系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并不缺乏人才培养的能力,可为什么我们的癌症治愈率远低于国外,很多重症比如肾病在中国的实力都落后于外国(如日本)?

国外的药品先进固然是一个原因,但究其根本,能否提供调动医生积极性,提供健康的科研土壤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虽然有不少专业领域内的名医,可名医高度集中在三甲医院中,且面对大量需要救命的病人,提供的服务只能局限在看病,根本不会考虑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全方位去为病人着想。

美国的梅奥诊所有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医生在18秒会打断病人,因为他们只想知道基本的和医学有关的情况,而不会去考虑病人整体的健康状态和需求,梅奥诊所把这个时间延长到3分钟,确保医生充分理解病人,并设计出适合的治疗方案。中国的重症医疗资源稀缺由体制的不平衡和畸形的医患文化导致,病人在医生面前没有太多话语权,医生占有绝对优势,这种畸形的不对等关系导致医生不以服务为核心,而只把治病当成一种技术活。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医疗土壤长此以往下去,对培养有能力的医生很不利。我们看到很多名医,但是从整体数量上来讲,中国缺有能力的医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只有三分之一的医生拥有本科学历。高学历的医生拼命往三甲挤,但大部分人在机械重复的繁重工作量中,看的大部分是小毛小病,大部分人没有获得科研的土壤和足够的研究机会,在这条要长时间熬的路上,是否真的能培养出有想法有创新的医生?或者只是培养了很多熟练工而已。

最后,中国的医院有很深的论资排辈,且管理上缺乏以创新为激励的机制。医生没有自组团队,自主研究的足够自由度,且中国的医生相互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尤其在重病上,病人更倾向于属于某个医生,而不是被当成一个需要服务的对象,获得一组专家的意见,跨领域合作在中国仍然缺乏,这也是导致很多病的治愈率不如国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医生受制于财务上的压力,不平衡医疗资源造成的流量压力,还有考核体系下职称科研等压力,无法专心看病并增强医术,更不用提调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土壤长此下去,损害的不仅是服务能力,更是中国的医学技术尤其是重症治疗能力,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也给医疗费用支付方增加更多负担。

http://www.cunfuriji.com/?p=3442

话题:



0

推荐

村夫日记

村夫日记

1562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以常识为基础,以逻辑为经纬。Latitude Health是一家为大健康领域投资者和从业者提供咨询的机构,主要为医疗行业内的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咨询和建议。我们的业务主要包括市场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以及投资咨询。欢迎关注我们的Wechat:cunfuriji。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