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获得性是理解互联网医疗的基石
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中国医疗体系的痼疾,但也是争议最大的,甚至有人认为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伪命题。之所以出现争议,是因为观察者的立足点始终站在个人的角度,而非从整个医疗体系背后运营的成因来看,这造成了很大的偏差。
看病难和看病贵代表的是两组矛盾。一方面,基础医疗领域门庭冷落,病人就医很方便;另一方面,三甲医院门庭若市,很多病人早上挂号要下午才能看上。而另一组矛盾则是,一方面,中国看病很便宜,三甲挂号才10...
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中国医疗体系的痼疾,但也是争议最大的,甚至有人认为看病难和看病贵是伪命题。之所以出现争议,是因为观察者的立足点始终站在个人的角度,而非从整个医疗体系背后运营的成因来看,这造成了很大的偏差。
看病难和看病贵代表的是两组矛盾。一方面,基础医疗领域门庭冷落,病人就医很方便;另一方面,三甲医院门庭若市,很多病人早上挂号要下午才能看上。而另一组矛盾则是,一方面,中国看病很便宜,三甲挂号才10...
针对母婴的商业模式一直受到高流量但支付能力不足的困扰。表面上看,母婴的需求是刚性需求,用户愿意付出溢价的可能性高。但实际上,从母婴论坛一直到健康问讯等工具,始终没有看到很强很持久的购买力,医疗服务上是否也会发生类似的困境?
母婴市场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人口。中国的出生率持续走低,即便政府可能考虑进一步放开二胎政策,以往的限制人口政策对生育产生的影响仍将保持惯性。更关键的问题是,生育问题不仅是一个...
肿瘤科作为对专业技能最强的科室之一,加上近年来发病率上升,看上去在专科医院领域很有机会。深圳正是看准这一点,建立了深圳肿瘤医院,但是近期却有媒体报道,运营半年来,因为缺医生,各科室带头人不到位,门庭冷落,甚至“挂出了拒收‘急、重、疑难、复杂疾病’患者的‘温馨提示’。”
这当然和深圳本身的医疗资源有关,当地缺乏较强的医学院,对人才培养很不利。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对医生经验和技能要求极高的专科虽然有...
近期根据医药经济报的报道,“即将启动的下一轮医保目录更新的工作中,或将作出历史上最为重大的调整,目录中现有的OTC药品品种或将全部退出”。如果此举真的发生,对药企OTC销售模式、零售端药房的竞争、以及基础医疗服务机构都会产生变革性影响。
假如OTC退出医保,用户的就医行为可能发生转变。对于常见小病,过去在药房刷医保卡买药的行为可能转变成去附近的基础医疗机构看病,比如社区卫生中心,可以使用医保的诊所等。用户...
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中国的基础医疗正迎来大变革时代。随着外部进入者的大量涌入,原先的竞争格局将被打破,基础医疗的市场将会产生新的机会增长点。
为此,村夫日记特推出首份针对基础医疗领域的研究报告《基础医疗的变局时代》,该报告目前预售,将在8月中旬正式上市。所有购买此报告的机构或个人都可免费参加村夫日记在8月份举办的基础医疗报告研讨会。
深入理解基础医疗市场是理解未来医疗市场变革的关键所在。我们的...
在互联网大举进入医疗的热潮中,医生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遵循着烧钱换用户的原则,大量的互联网医疗项目投入重金去医院获取医生,来为其后端的服务提供保障。但互联网医疗烧钱换不来医生的青睐。由于中国医疗体系面临结构性的失衡,病人对普通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Access to Care)较强,其真正有需求的是大医院的好医生。但大医院的好医生本身不缺病人也不缺名誉,他们的服务动力实在太弱。而真正的基层医生和三四线城市的医生...
医疗可能是发展至今最具有挑战的互联网领域,不仅找不到清晰的商业模式,而且服务方和需求方都对使用这一工具动力不足。医疗的核心是问诊,呈现的结果是疗效,其他都是围绕着这一从问诊到疗效呈现的过程。作为控费工具的互联网医疗事实上要解决的是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来提高疗效,从而最终降低医疗费用。
因此,以控费为目标的互联网医疗是紧紧围绕着医疗的本质——提高疗效来展开的。无论是远程问诊、远程监测还是慢病管理,都...
由于投资金额巨大、回收流程长和谈判过程艰难,大规模的单体医院投资正在逐步放缓。整个资本市场的热点现在开始日益关注基础医疗领域。基础医疗如果无法发展,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这也是政府从今年开始为什么要力推分级诊疗。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无论是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还是在药品目录和第三方检验等措施的推动上,基础医疗将获得政策的进一步支撑。
在政策的推动和资本的涌入下,基础医疗正成为下一个可能的...
面对持续的老龄化和慢病高发,中国的医疗支出正在快速上升,政府也因此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压力面前,控费是政策的不二选择。在控费的大方针之下,政府已经意识到光靠压制药价是不够的,限制大医院规模扩张和分级诊疗成为下来力推的政策。但是,发展积贫积弱的基础医疗的整体路径在哪里?仅靠外围的技术手段能够吸引病人回流吗?大医院在在受限的情况下,如何与基础医疗共同发展?
在讨论这些问题之前,先来看一个山东的例...
自去年开始,险企布局专业健康险开始加速,市场一直维持只有四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多年之后,终于在去年开始又有新公司获得健康险专业牌照,太保、复星、阳光、国寿均开始布局。然而,中国医疗市场的特殊性使得专业的医疗保险在费用控制方面始终是难题,未来险企进入这一领域或许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否只做健康险,单纯靠此是否可以支撑得起一个产业?
中国的商业保险占整体医疗支出的比例不到3%,非常不成熟。除了缺乏成熟的税收...
对于连锁体检中心来说,靠开店扩张的路径未来会遇到很大风险。如果转型作检验业务面临第三方检验体量和成本的挑战,如果转型作服务,则面临缺医生的问题,未来很难和崛起的基础医疗行业抗争。这可能是处于技术和服务中间地带的体检模式最大的尴尬。
以爱康国宾为例,虽然近几年依然保持40%到50%的收入增长,但地域扩张和收购一直是其做大业务的主要方法。长期下去这种策略会带来几方面的问题。首先,体检线下载体仍然区域性较强...
国家卫计委6月30日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报告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成人和青少年肥胖率的增长程度均超过发达国家。
从数据来看,减重市场很有潜力。但是,早期进入中国减重领域的美国专业体重控制公司Weight Watchers却在经营了六年多之...
在Uber进入市场并产生颠覆性的效应后,各类行业都明显受到了较大的思维震撼。很多个人和公司都在思考下一轮的颠覆是否会发生在自己所处的领域,自身的危机感日益强烈。回到医疗行业来看,随着各国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政府和市场的控费需求日益强烈,这已经并将继续推动整个市场的巨大变革。在一个大变局的时代,破坏式创新在医疗领域是否有机会,整个医疗领域是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按照自熊彼特开创、克里斯坦森改良后的...
目前的医改以药价为主攻方向,试图从药下手推动治疗行为的变化。公立医院实行零差率之后,院内药房从收入中心变成成本中心,医院开始考虑如何在采购、运营成本和量之间获得平衡,过去多卖药多赚15%药品加成,变成了压低采购价格,同时控制药品使用来避免成本上升。
其实,药房对中国的公立医院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成本。中国的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的药品耗材支出占总体收入比例达到37%,这个指标(supplies as % of revenue)可以...
在传统互联网领域,市场参与的各方都一直信奉一种所谓的赢家通吃的理念,一旦市场上有一家做成了巨头,其他公司的机会就很渺茫,面临的命运不是被收购就是长期被巨头和新进入者蚕食。甚至有人断言,老二非死不可。而且在某些特定领域,确实行业第一已经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留给后面几名的市场空间始终不大。
在互联网领域的赢家通吃目前主要适用于社交、娱乐、旅游和零售等相对较轻的模式,在这些领域,产品都是标配,所谓...
分级问诊的各项措施对病人流向基层的效果到底有多大,直接砍掉大型医院的业务是否可以迫使病人转投基层?自安徽对三级医院限号限流之后,上海又传出了可能会取消大医院门诊的做法。根据新闻晨报的报道,“上海正在进行医疗价格服务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在未来,上海市中心部分二级医院将改成护理院,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将不设门诊,只接受疑难杂症病人和住院病人。”
相比分级问诊的激励措施,直接砍门诊可以...
近日,美国在线患者交流平台PatientsLikeMe展开的针对癫痫病人的调查显示,在线病人社区能提升病人的自我效能提升和自我管理。调查显示,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表示病人社区确实能够更好的控制他们的病情并理解他们自身的发作周期。
但在最近出版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Society中有一篇论文则显示,医院内部的病人平台对患者教育和提升患者主动性没有作用。这项调研在位于芝加哥的Northwestern Memorial...
长期以来,中国的医疗体系始终受制于一个二元悖论。一方面,全民所平均拥有的医疗资源非常匮乏;但一方面,优势的医疗资源却只集中在少数的大医院。在这样的现状下,病人只能用脚投票,小病也都上大医院看。这人为的造成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对服务方和支付方都造成了很大的挤压。分流和控费就成为了医改下来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推动控费,除了限制大医院的发展并控制产品方的价格以外,分流的意义非常重大。本质上来说,分...